你是否遇過身邊長輩在咳嗽、打噴嚏、運動或者提重物時,不小心失禁了?當心可能出現「壓力性尿失禁」的健康問題。

根據資料統計,全球竟有兩億人飽受尿失禁的困擾,其中在台有30.9%的婦女患有尿失禁,60歲以上的男性則有10%左右。面對這個難堪的窘境,我們將在這篇文章中助您一臂之力,分享關於壓力性尿失禁的護理方法,讓患者重新獲得生活的自信和舒適感。

 

3招避免尿液滲出,壓力性尿失禁護理措施

只要大動作尿液就會不自覺的滲出,心靈及生活品質大受影響,想要遠離尿失禁困擾,你可以試著這麼做:

 

第一招:選擇吸收力佳的成人紙尿褲

不少婦女會選擇鋪護墊作為尿失禁防護。事實上,生理期的用品只適用於輕微的漏尿情形,面對壓力性尿失禁,更需選擇吸收力佳的成人紙尿褲,避免產生滲漏。

 

第二招:鍛鍊控制排尿的肌肉

正是大家常常聽到的「骨盆底肌訓練」、「凱格爾運動」,緩慢的收縮夾緊肛門,持續縮緊到陰道周圍肌肉及尿道口,並試著反覆緩慢收縮。此動作須特別注意不要用到腹部,如憋氣或用力不當,反而會增加骨盆底肌肉的壓力。

 

第三招:定期做排尿紀錄

當有尿意時就馬上去小解,反而會讓膀胱儲尿功能變差、排尿週期紊亂。定期做排尿紀錄,包括攝取水分多寡、何時排尿、會在何種狀況下漏尿,在尋求泌尿科醫師協助時,可提供給醫師參考,更能做出正確的診斷。

 

照護者必知!壓力性尿失禁原因是什麼?

壓力性尿失禁通常好發於產後或肥胖的女性,根據花蓮慈濟醫院指出,一般壓力性尿失禁有兩大主要因素:

 

  • 壓力性尿失禁原因一:膀胱及尿道在用力的時候會往下墜。

  • 壓力性尿失禁原因二:尿道閉鎖性變差。

 

像是老化、生產後、骨盆腔手術後、勞力粗重工作都會讓罹患尿失禁的機率大幅增加,尤其更年期停經的婦女膀胱會出現明顯下垂,使得原來閉鎖性良好的尿道,逐漸變為較鬆弛。因此出現用力動作,如咳嗽、跳躍甚至做家事,尿液就會無法控制地滲出。

漏尿要看哪一科?男女各不同?

很多尿失禁患者因羞於啟齒而不敢看醫師,而漏尿問題宛如關不緊的水龍頭,雖然不會危及生命,但生活品質大幅下降,更應及早接受醫師治療。但你知道漏尿門診該看哪一科嗎?該如何檢查?

第一可前往泌尿專科門診;而女性多了「婦產科」可以尋求醫師協助。藉由尿路動力學(膀胱尿道功能)的檢查,更能判斷自己的尿失禁是屬於哪一種類型,對症下藥進行治療與自我保健。

尿失禁照護小細節,如何身心都照顧?

相信許多人都曾經以為「少喝水,這樣就無尿可漏了。」雖然少喝水就會減少排尿次數,但相對也可能引發泌尿道感染、結石等問題,並非是一個好方法。

儘管尿失禁的問題令人難堪不已,我們更應該積極面對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:

 

1.        適量攝取水分

每天要喝 6-8 杯水,切勿怕尿頻而減少喝水量。

 

2.        避免睡前喝太多水

盡量在晚上 6 點前喝完建議水量,減少夜間如廁次數。

 

3.        保持適當體重

如果身材管控不當,肥胖反而會讓腹壓上升、增加尿失禁問題。

 

還有許多長輩擔心漏尿而不敢出門,我們更應該重視身邊的家人是否對心理層面造成影響。針對仍保有行動力的長輩,怡大也貼心推出穿脫自如的復健褲,跳脫過往「包尿布」的羞恥感,解決大家對紙尿褲的偏見與心理障礙,同時也減輕了家人照護工作的負擔。

藉由正確方法降低漏尿對生活的影響,有了家人的正面支持、醫師的專業協助,加上患者積極克服,一起迎戰失禁困擾,輕鬆找回自信舒適的生活吧!